“I’m so sorry I didn’t catch the bus on time.”

IMG_4115 (複製).JPG

從設拉子到阿瓦士只有簡單的八個小時路程,結果第一晚沒有來得及搭上九點鐘的巴士。只好寄簡訊過去和阿瓦士的沙發客頻道歉。

 

“It’s OK. Just text me when arriving.”

 

巴士上隔壁的大叔,穿著得體,還以為他是哪裡的老闆。

殊不知和他聊了天,才知道他是個高年齡的博士生,在阿瓦士的大學攻讀已經四年,今年畢業後就會回設拉子和妻小共渡人生。

 

早上六點抵達了阿瓦士,和大叔道別後,就撥了通電話跟沙發客 – Mohsen打聲招呼。

Mohsen,在阿瓦士當地有個英文教室,他和他的妻子一起經營,這生意才剛剛開始。

 

“So sorry that I arrived here late.”

“Doesn’t matter.You are here now.”

 

我跟Mohsen說明了我到伊朗各地旅行的經驗,並問起了是不是有Ahwazi的口音?

“Actually,we don’t have different accent with Tehruni. But we have a really special way…”

一到他家,我瞬間明白什麼是Ahwazi:大聲,而且真的是非常大聲的那種。

 

他的妻子是阿拉伯人,在家裡照顧兩個小孩。

說到阿拉伯籍,就得談到伊朗這個地區,”非常”痛恨阿拉伯人。

 

自從阿拉伯入侵時期後,幾乎擴及整個西亞和中亞地區,全都是伊斯蘭教的天下。縱使現在這個狀況沒有太大改變,但對於阿拉伯人的厭惡也沒有隨著時間減少。

雖然在胡齊斯坦這個地方,阿拉伯人多,但是當地伊朗人和伊朗境內的阿拉伯人相處甚歡,不像扎黑丹那裡,和阿富汗及巴基斯坦交界,常常有宗教衝突(遜尼VS什葉)還有種族衝突(伊朗人VS普什圖人和塔吉克人)。

 

胡齊斯坦這裡的另一個景象就是,非常常見到當年兩伊戰爭所犧牲的”戰士”的肖像在路旁掛著。當年的戰爭,胡齊斯坦首當其衝,不只是因為位置比鄰伊拉克,更因為胡齊斯坦是目前伊朗石油的主要產出省。如果當年伊朗沒有再度奪回胡齊斯坦,伊朗現在的經濟狀況肯定會更糟。

 

下午到他們的英文教室,見見他們的學生。

這裡阿拉伯人的後裔很多,像是見到的學生就有一半是混血或是純阿拉伯籍。

IMG_4018 (複製).JPG IMG_4026 (複製).JPG

還學了一些阿拉伯文,阿拉伯文有個音很難發,就是深喉嚨的”阿”音。

還記得那時候玩世紀帝國,如果圈選一些阿拉伯人村民或是駱駝騎兵,他們會發出”Na’am”的聲音,Na’am就是Yes的意思,而”la”則是No。

IMG_1549 (複製).JPG IMG_1651 (複製).JPG

當時在塔吉克遇到的語言神人,他說阿拉伯語時就真的是那種感覺,”阿”音特別重。

還有阿拉伯語裡頭,沒辦法發出”P”、”CH”、”KH”和”J”,所以至今為什麼是法西語(Farsi)而不是波斯語(Parsi)呢?答案呼之欲出。

 

晚上和他們的家族見面。

果然見識到什麼叫做Ahwazi – 大聲。彼此之間真的是用盡丹田的力量在講話,同時間還可以三個人一起講話。看到這樣的景象我不禁笑了出來,Mohsen看著我表示無奈,哈哈。

IMG_4037 (複製).JPG IMG_4038 (複製).JPG 

到外頭的巴扎逛街,因為接近伊斯蘭新年,各大巴扎裡頭都賣著過新年的必備的七樣物品物品:蘋果(Sib)、蒜頭(Sir)、棗醬(Samanu)、乾棗(Senjed)、金幣(Seke)、某種香料(Somaq)和一種花朵,再加上綠豆發芽的綠色(Sabzi)盆栽,一共八種。這八樣物品在法西語裡都是S開頭,至於為什麼要選S開頭的物品,問了很多人都不知道來源。

IMG_4035 (複製).JPG IMG_4036 (複製).JPG IMG_4041 (複製).JPG IMG_4043 (複製).JPG 

三個外國人走在一起,果然引到非常多人的注意。一間水煙店的老闆還力邀我們進去抽水煙。可惜水煙一直以來都不是我喜歡的東西。

伊朗還有一種值得一提的食品 – 酸菜(Toshi)。

IMG_4039 (複製).JPG IMG_4040 (複製).JPG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嘗過這麼酸的酸菜,酸到我每次都不敢單吃,一定要配大量的飯去緩和酸味才有辦法入口。

在巴扎隨處可見酸菜店,不外乎就是用花椰菜和橄欖製作的各種顏色和做法的酸菜。如果是走在開放式空間的酸菜店就還好,在室內的酸菜店,走進去就聞到一股非常濃烈的味道!酸到我嘴巴都一直產出口水。伊朗人對於酸的食品,愛好度極高。餐餐配酸菜和優酪,但是這樣的飲食習慣還是沒辦法改變因為速食而讓身材臃腫的伊朗人,大概過了25-30歲這個區間,每個男人大概都從六塊肌變成六月身,每個肚子都在比雄偉的。

 

隨處可見的地毯店,也是一個值得一看的小小景點。

IMG_4044 (複製).JPG

對於地毯的要求,從維吾爾族的傳統家庭中就有看出端倪。家家戶戶絕對不會缺少的,就是地毯。

首先會在地板上鋪上一層樸素的地毯,功能有點像是止滑墊,然後在上面再鋪上一層豪華精緻的大型地毯。家中很少見到沒有地毯鋪蓋的區域,縱使有也會想辦法購買小地毯去補足大地毯沒辦法覆蓋的地方。

 

在巴扎買地毯有路邊攤和商店可以選擇,路邊攤一般都是販賣簡單又小型的地毯,而商店則是專賣大型地毯為主,常常走進地毯店都要好好地觀賞一陣子,比人高好幾倍的大型地毯也不在少數,一家人常常進去裡頭選,一次就是好幾個鐘頭,要思考配色、牆壁或和先前的地毯搭不搭的問題。

IMG_1685 (複製).JPG IMG_4103 (複製).JPG

在Mohsen的家中也嘗到了很多菜餚,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特殊的米飯傳統吃法。

IMG_4102 (複製).JPG IMG_1686 (複製).JPG

雖然伊朗吃米飯居多,但是米飯的煮法十分新奇。

先將米飯煮約八分熟,將剩餘在鍋內的水去除,瀝乾米飯以後,再將米飯放入另一乾鍋中。

此時加入奶油或一般油於鍋底,等約莫十分鐘,米飯出爐。

 

米飯的特點就是鍋底會有厚厚的一層鍋巴,伊朗人非常喜歡吃鍋巴配米飯。每次教他們說”鍋巴”,很多人都念成”國霸”,唉,中文的語調好像真的很難。

IMG_4034 (複製).JPG

見過最特別的一次是在巴博勒薩爾,在朋友家中看到他媽媽在鍋底放囊,出爐的鍋巴有米香和麵粉香,吃起來也不會像鍋巴一樣乾,反倒有囊的那種軟嫩在其中。

 

不得不提Mohsen的妹妹 – Furug。

Furug跟我差不多年紀,個性其實就像是小妹妹一樣活潑好動。基本上每次跟他們大家族的對談內容都是她先幫我發球。個性挺好的。

她老公 – Abbas也是笑匠之一,常常落為大家的笑點,盡做一些搞笑之事。

Mohsen的妹婿跟Abbas就是雙料搭檔,常常就是一搭一唱,還有一些很特別的表演。

IMG_4028 (複製).JPG

和家人相處的感覺之一就是,你不會在乎其他人在同一個時間點在做什麼,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某次集會中,Mohsen的老婆就在角落跟Mohsen的大嫂在聊天,聊一聊,大嫂就拿出縫線,動作看似熟練地把縫線放入口中,開始在Mohsen老婆的臉上彈線,這不就是台灣傳統的”挽面”嗎!?

IMG_4030 (複製).JPG 

我跟他們說,台灣也有一模一樣的手法,Mohsen問我要不要試試看大嫂的手藝。

“啊!!!”,從來沒有試過挽面的我,大嫂的手藝真的是讓我叫苦連天,感覺就像是拿電擊巧克力棒按摩臉一樣,痛到整個人彈開。

IMG_4032 (複製).JPG IMG_4033 (複製).JPG

Furug本身的手工藝品技藝也很厲害,她丟給我一樣物品,要我猜猜看是什麼用途。實在猜不透這樣毛茸茸的東西可以拿來做什麼,結果是洗碗刷!我當初還猜是什麼伊斯蘭小帽…

IMG_4059 (複製).JPG

在阿瓦士除了阿瓦士河上的八道橋(最主要有八道,其餘小道不算),基本上沒有太多的景點可以遊玩。倒是在飲食上有個特殊的地方 – 法拉斐(Falafel)街。

IMG_4048 (複製).JPG IMG_4062 (複製).JPG 

Falafel,是一種伊朗傳統的潛艇堡,裡頭可以夾一般潛艇堡會見到的材料,沒有肉但是多了一種特殊的油炸品。該油炸品是米和玉米粉混成,利用特殊模具形成如手掌四分之一大小的圓形餡料,直接下鍋油炸至金黃色起鍋。

IMG_4056 (複製).JPG IMG_4057 (複製).JPG IMG_4058 (複製).JPG

而為何阿瓦士的法拉斐街會是全伊朗最出名的呢?因為,隨便你放多少,都是統一價格!換算台幣15元,只要你敢放,放到像是小山丘一樣還是15元!

整條街全部都是Falafel,一到晚上用餐時間,好像全阿瓦士人都衝到這裡來吃便宜晚餐一樣,整條街擠滿了人潮和車潮。

同行的波蘭沙發客毫不客氣,直接把麵包塞爆,開口幾乎呈180度。看到我夾出來的潛艇堡…

IMG_4050 (複製).JPG IMG_4051 (複製).JPG 

“Dude, this is about how much you put, not how delicate it is!”

我的潛艇堡根本迷你到不行。

IMG_4052 (複製).JPG IMG_4053 (複製).JPG 

我的雙手都被Falafel佔滿,剛剛在學校的學生用我在阿富汗買的Dismol,幫我做的阿拉伯帽飾無處可放,只好放在頭上。

 IMG_1657 (複製).JPG IMG_1659 (複製).JPG 

瞬間引來餐廳所有人的圍觀,還有情侶自願讓我拍照,店員也是自告奮勇。

IMG_4065 (複製).JPG IMG_4060 (複製).JPG

Mohsen的小孩 – Pario吃Falafel吃到一直掉餡,看到都好想笑。

Saman則是經典小嬰兒,吃飽了就睡。

到晚上人潮爆滿的巴扎一樣不受影響,睡著了就像小天使一樣(可是醒來就像惡魔一樣)。

IMG_4087 (複製).JPG

“Do you want to go to see pyramid?”

我只知道阿瓦士北邊的舒什有城堡,再往北走的舒什塔爾還有古代瀑布動力廠可以看,不知道有這麼一個金字塔的存在。

波蘭朋友好像也知道這個地方,剛好Mohsen今天早上有空,可以帶我們出去走走。

IMG_4078 (複製).JPG

抵達阿瓦士北方的金字塔 – Ziqqurat。

IMG_4074 (複製).JPG

金字塔的周圍在古代環繞著三大城牆,第三道城牆所包圍的城市範圍叫做Choghazanbil,是一座西元前1300多年的古代埃蘭(Elam)古城。

IMG_4081 (複製).JPG IMG_4084 (複製).JPG  

Ziqqurat在古代阿卡迪亞語就是指有階梯的建築物,可以說是阿卡迪亞語的金字塔。因為主要建築元素是被水即溶的烤磚,所以自從西元前640年,被亞述人攻陷以後,這座金字塔就被塵封在地底下(其實就是溶化的烤磚掩埋了這座古蹟),直到法國考古學家在舒什(古稱Susa)發現了金字塔相關文獻,才慢慢地找到矗立在草原中的一個大土丘,經過幾年的開挖,才將這座金字塔重現世界表面。

IMG_4080 (複製).JPG

Ziqqurat在古代是一座多神教神廟,在神廟周圍可以見到很多該宗教的小神祭殿。而Ziqqurat本身則是用來祭祀該宗教的兩大主神 – Inshushinak和Napirisha。

IMG_4076 (複製).JPG IMG_4077 (複製).JPG 

而城牆上到目前為止都還存在著當年神廟法師的保護咒語,用著楔形文字刻在每一層金字塔的烤磚上。長長的一條咒語圍繞著金字塔。

 

開始下起了大雨,只好開始走回入口處。

回到舒什鎮,我和Aviana兩個人都看見剛剛在主大街經過的一棟特殊建築物。

"Can we go back?"

Mohsen把車倒頭停在路邊,而我們看見的是座清真寺。

IMG_4095 (複製).JPG IMG_4096 (複製).JPG IMG_4099 (複製).JPG IMG_4100 (複製).JPG

 

好像到了東南亞一樣,在伊朗從來沒有看過這樣形狀的清真寺塔。

傍著河,下著毛毛雨,塔頂端發著綠光,象徵著吉祥的綠色。

"May I take a photo of his?"

IMG_4094 (複製).JPG

我請Mohsen向廁所外頭等人的Ahong表明我想拍照的意願,沒想到Ahong也很爽朗地答應了。

"Don't feel shy to ask,they are easygoing with this."

很多宗教禁忌我不想刻意去冒犯,所以總是在事前先提醒一下。

 

巴扎總是有很多新鮮好玩的事情會發生。

在阿瓦士的四天旅程,Mohsen和他老婆就帶我們走了四五個巴扎,每一天開門的巴扎不同,賣的東西也不同。

IMG_4046 (複製).JPG

第一晚的巴扎遇到了正要放天燈的小男孩,在伊斯蘭新年中,伊朗各地也會有放天燈的習慣,只是我們習慣寫著希望並把天燈放入空中,希望在上面的神可以聽見我們的聲音。

  IMG_4070 (複製).JPG IMG_4071 (複製).JPG IMG_4072 (複製).JPG IMG_4073 (複製).JPG

 

第二天的巴扎就到了阿瓦士最熱鬧的夜市大街,整條大街是二線道,兩旁人行道各兩排路邊攤,中間道路再分成兩路,各有兩排路邊攤,總共六排。

不像台灣的夜市,有分食物區、衣物區和玩樂區,這裡的夜市就按店家高興擺哪裡就哪裡,最多出現的攤位我想就屬頭巾等女性用品、居家裝飾品和一般生活用品。

難怪在烏茲別克住民宿時認識的一對母女去伊朗玩,帶回來的不是紀念品,而是一大堆的鍋碗瓢盆和生活用品。

"It's too cheap."

 

IMG_4108 (複製).JPG IMG_4109 (複製).JPG  IMG_4111 (複製).JPG IMG_4112 (複製).JPG 

第三天到了Mohsen家附近的雜貨和乾貨巴扎,心裡一直期待能夠看見食物和雜物混雜的小攤販,殊不知走了一大圈,能看見的攤販不是賣Asheh Reshteh,就是玉米湯。

IMG_4031 (複製).JPG

IMG_4110 (複製).JPG

倒是乾貨特別多,像是用梅果做成醬後再乾曬成果凍扁片的點心、曬乾的水果片、和混合土耳其風格的甜點,在新疆我想這就是人們所稱的"切糕"。不過這裡倒是很便宜。

 

幸好在阿富汗買了這條價格台幣50元的Dismol,學會了除了塔利班式的其他包法。

IMG_1625 (複製).JPG

在阿富汗,包成塔利班式是要阻擋風沙,其他的包法有當成披肩(Mantu)使用,還有簡單變成束條後圍在脖子上。

在阿瓦士,你可以包最簡單的阿拉伯掛頭式。

IMG_1654 (複製).JPG

其他的綁法在阿瓦士也很常見到。

IMG_1623 (複製).JPG IMG_1656 (複製).JPG

 

IMG_1661 (複製).JPG

 

而Mohsen這種放法就是可以在放上像是Pakul(阿富汗塔吉克抗蘇英雄 - 馬蘇德的經典款型)的環墊,就會變成經典的阿拉伯人造型。

IMG_1624 (複製).JPG

 

為了答謝Mohsen一家族,最後一天晚上炒了個"台式三杯雞"給他們品品鮮。

最主要的靈魂 - 九層塔,在伊朗稱作Reyhan,其他的像是雞(Murgh)、大蒜(Sip)、薑(zanejabil)和醬油都沒有缺,在一般小雜貨店都買的到。

還順道秀出隨身攜帶的組合筷,不過他們用盤子盛菜的習慣,用筷子還真用不來。

IMG_1571 (複製).JPG IMG_1614 (複製).JPG    IMG_4027 (複製).JPG

 

最後一晚,Mohsen決定帶我們三個到另一個地方,說是他們每個禮拜都會聚在一起,和他們其他的家族成員。

IMG_4114 (複製).JPG IMG_1689 (複製).JPG

 

當晚根本High爆他們家族,充斥著阿瓦士經典的口音和音量,音樂也是播的極大聲。

我坐在靠牆處,看著眼前這一幕溫馨又快樂的家族聚會。

 

上一次我和我的家族齊聚是什麼時候?今年過年我沒有回去,想必大家現在都有各自的生或和工作要做。

不是過年,我想我們會聚在一起的時間也特別少,除了每一年的四月是我們這一輩最多人生日的月份,都會固定出來聚餐。不知道今年回不回的去。

"Hey,what are you thinking?"

Mohsen過來拍拍我的肩,笑著和我說去和孩子們跳舞吧!

 

"Mmm!"

暫時把今晚的思念拋在一旁,享受眼前的天倫之樂吧!

arrow
arrow

    斑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