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的香港行,讓我對香港改觀。

更確定香港不再是附屬的一個城市。

 

我的香港,停留在1980年代的電影裡。

古惑仔在街上亂闖、麻將館內的廝殺、從天花板取景的茶餐廳和桌上的菠蘿油和奶茶等等。

但這些早已是過去的香港。

 

很多人喜歡到街上去尋找跟自己在電影裡所看到的那個年代,孰不知我們所存在的故鄉和別人所擁有的故鄉是一樣的。

你的故鄉會變,他們的、其他人的也會。

城市的陌生,香港  

 

一年前,在西藏認識的香港朋友寄給我了一張香港的明信片,猶記得那是張招牌和霓虹燈蓋滿天空的照片。

"重慶森林"就這麼印記在我的腦海裡。

 

走在香港的街上,連空氣都會有股不同的氣息。

是來自廣東話?街上的香港人?還是散布在各地的外國遊客和新住民?

抑或是菠蘿油?茶餐廳或酒樓?還是和老香港共生共存的高聳建築物。

 

維多利亞港的夜景 維多利亞港的夜景  

 

走在路上,或許這世界上的每座城市都相同。

路上行人總是望著地上,似乎地上總有硬幣或好康。

再好些的,眼神沒有聚焦地前往自己的目的地,面無表情。

似乎只要有這麼一瞥望向天空,就無故地被掛上外來人的名牌。

 

IMG_6089 城市的陌生,香港  

 

但其實香港的天空很美的,以前總覺得城市裡的高樓大廈比不上家那裏小市區的矮房比鄰。

又雖然香港的大樓好似都出自同一個模子,但是當把這些人工複製產品和湛藍的天空放在一起,似乎有種非常衝突的美麗。

這麼一說,可能又要被旁邊的朋友說,你們台灣人都這麼有閒情逸致嗎?

我想這答案沒有說得準的時候,但我是,只是喜歡想像和求知慾很強罷了。

Kelvin午茶 Kelvin午茶 重慶大廈裡的咖哩  

來到香港,也不得不提一下這裡的道地美食。

隨處可見的茶餐廳,香醇味濃的港式奶茶和冰火菠蘿油。

以一個在地人的腳步和眼光,跟隨著他們去品嘗他們心中認定的美食。

同時學習廣東話,借過、不好意思或是謝謝都是同一個字,加一個語助詞可以是平輩之間的用語。

他們會告訴你,這家好吃的招牌或是特色在哪裡,哪個一定點、哪個不吃可惜。

 

酒樓裡看似滿滿的人潮,其實和一些當地人併桌還會是很好玩的。

舊式酒樓還會有推車出來,在這狹小的空間裡如何和其他客人"互搶"你在那鐵架上看到最想吃的菜餚。

拿著一張數字單,給店員填填或蓋章。

小點中點大點特點、漱洗碗筷和茶壺空時的半掩茶蓋都是暗自進行的默契。

燒賣雞扎馬來糕鳳爪粉果叉燒包腸粉,這些在台灣飲茶餐廳曾經看過的名字,在菜盤上時又是不一樣的風景和味道。

 

重慶大廈縱使整個外觀已經看不出來他是個老舊大廈,甚至不再有電影裡的氛圍。

但他曾被譽為亞洲最具全球化代表性的地方再適合不過,走進大門,就是幾個印度小夥子用中文問你吃飯嗎?

再步入到穿堂,換匯、電器用品店和異國服飾店等等印入眼簾,眼能所及之處突然之間變成了地球村。

操著不同的語言和口音,就算在我們眼裡,這些未知的語言聽起來都好像是一樣的。但是就在那眉眼之間,或許是那一兩階的膚色差異,他們都可以一眼就知道他們彼此是不同的種族。

就算如此,一牆之隔的他們還是可以融入環境,試圖讓自己融入這個大家庭。

 

城市的陌生,香港 西港城 IMG_6313.JPG  

 

中國英國日本,回到英國後再變成中國的香港,這塊土地歷經有如莫比烏斯環的迴圈統治。

留在這些居民的心中到底還剩下些什麼定位?在簽名時留下中國香港?回歸統治時轉遷國籍?

會不會和我說自己是台灣人一樣,會告訴陌生人自己是香港人?

 

IMG_6117  

IMG_6111 IMG_6155 IMG_6168  

 

PS:

以上幾張圖片是在大嶼山某沙灘摸蜆時紀錄的。

去沙灘的路上還遇見香港政府在大嶼山放養的黃牛,和人爭道。

沙灘上到處都是我們可以拿來做成燒酒螺的小螺,在沙灘上往下輕耙約十公分就可以挖到非常多的大蛤!

剛好遇到朋友們的"小年假",因為香港上班族工作繁忙,又要和朋友出來度假時間非常難喬,原則上是一年一次不出國的小度假。

arrow
arrow

    斑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