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蒙娜麗莎的微笑"
描述在西元1953年
國內流行著一種"為了丈夫 什麼事情都願意做"的風氣
仕女風氣大盛
一位藝術史概論的老師-凱薩林華森
轉任至美國麻州衛斯理大學 擔任藝術史概論講師

在他的第一堂課 他發現在做的所有學生
已經將這一學年所要學的東西都已經複習完畢
他發現自己所帶來的知識 已經被學生們所超越
由於受到校方的眼光壓力 他想到用一種跟他以往不同的方式來上課

在他的第二堂課 沒有任何一個學生能回答出他在投影片上放的圖片
與第一堂課的氣氛截然不同
他跟學生說到"藝術是什麼? 怎麼定義藝術? 如何最客觀的角度看待藝術?"
許多學生反彈"我們上的是藝術 不是哲學"
他說道"我說他是藝術 不是哲學"
在他與學生們之間的互動
已有少數學生開始動搖了從前對藝術的概念

他所上的"藝術" 其實是當時最不被看好的藝術家所創作的
例如梵谷 凡是在19~20世紀的前衛藝術家
都被他當作是上課的題材

他將前衛的信念帶到了充滿保守風氣的衛斯理大學
當然 校方不認同他的教學方式及想法
他也提出反駁 但不被校方接受
又加上學生投稿反彈 他漸漸失去教學的熱情

當他一度想放棄衛斯理大學-藝術史概論講師的位置的時候
許多事件的發生鼓勵了他 他也重新振作 繼續將他的理念散播下去
他鼓勵學生 你們活著並不是為了你們的丈夫 而是你們的未來
對於當時心裡都只有結婚理念的學生 有了極大的影響
他支持學生走向自己想要的未來 不要因為婚姻而敗了前途

他的理念由系傳到了整個學校
校方不得不承認他在學校的流行比率越來越高
已有比上學期還要多出2倍的學生想上他的課程

他的學生有些反悔婚姻 有些則享受婚姻
而他 放棄了下學年的任教資格
轉向旅行各國 讓自己對藝術的眼光放的更大
他的學生依依不捨的歡送這位老師



就如同電影裡面所貫徹的信念
我們一定要信仰著古早所遺留下來的理念行事嗎?
為何不打破傳統 追求自由?
現今社會許多人高喊著自由的理念
但事實上 有誰能夠做到
還不是受到許多輿論壓力 紛紛轉向被束縛的監牢裡去?

勇敢的去追
即使受到了大家異樣的眼光看待
如果追尋到了自己想要的 覺得會讓自己快樂的
那就是去追尋
等到了可以做的時間一過
你想回到過去 也來不及了

想做就做
但並不是現在流行所說的"只要我喜歡 有什麼不可以?"
追尋自己的快樂 並不一定要跨越界線 到了別人的領域去尋找

自由 人人都想要
但也是只有在自己能夠做到的領域去實踐
而不是一味地不顧他人想法 去做自己所想要的事情



PS: TO MY SISTER
也希望大家能夠有更快樂的人生
MAY.22 2005 "蒙娜麗莎的微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斑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