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論:
1/4的2014年,在伊朗各地遊走。見識了伊朗不同於在西方世界聽聞的恐怖外表。
真正恐怖的是造謠者,伊朗只是無辜受害的眾多國家之一。
在出發前,要提到伊朗印象,我完全沒有概念,更不曉得在我出生之前發生的革命與戰爭。若真要提上一兩件事,大概就是”亞果出任務”(Argo),和女性的神秘面紗。
一直到我從阿富汗赫拉特邊境入境伊朗,我還一直想像著伊朗就是比較大型的阿富汗,所有的建築、文化和宗教禮儀都是差不多的。殊不知伊朗徹底地改變了我對伊斯蘭世界和西方世界的想法。
1979年發生的自由革命和1980年的伊朗人質事件,再接下來的兩伊戰爭讓伊朗不僅在國際上的名譽和權威盡失,換來的不只是直到現在的經濟制裁,更讓國內人民的生活從高處重重地摔落,開啟了伊朗版的悲慘世界。
1. 宗教。
目前全世界的什葉派穆斯林大多集中在伊朗和伊拉克境內,還包含被遜尼派包圍的阿富汗哈佐拉族也是什葉派信徒。或許是因為兩伊戰爭的關係,大多數人提到遜尼和什葉,都會直覺認為什葉派比較殘暴凶狠。但事實上,兩派穆斯林並非以天性殘暴區分。遜尼派在理論上較遵照傳統禮法,而什葉派相對開放自由。(個人見解)
伊朗外交部規定,任何入境的外國女性遊客,一旦踏入境內就必須穿戴頭巾。或許這就是很多女性遊客不願意或是不喜歡入境伊朗的首要原因。直到現在,沒有任何例外。
受到最高宗教領袖和其團體的限制,伊朗其實多了許多教規(如今則成了法規),如女性不得濃妝豔抹、男女不得公開曬恩愛、民眾不得公眾唱歌跳舞等等,都讓伊朗人的生活備受限制和活在恐懼之下。
但今日的伊朗逐步走向開放(當然法規還是存在著,只是警察願不願意找碴罷了),在街頭常常看到女生上妝、男女牽手或出遊(未結婚)也是稀鬆平常之事、偶爾可以看到播音樂的車輛經過等等,實在感受不到法條限制下的類戒嚴生活。
現在的遊客抵達伊朗,男性不得著背心及短褲,短袖和拖鞋可以被容許;女性則是不得露出四肢(長袖可以是七分袖)和頭巾(可以稍微露出頭髮),可以著跟鞋和時裝。基本上這些是我依當地人在各地看到綜整出來的服裝規定,正式規定還是不能被忽略。
革命前的伊朗,其實就如同其他過去未受英美政治和軍事干涉的西亞國家一樣(個人不喜歡將這個地區稱為中東,因為這些近/中/遠東的暱稱是以歐洲的角度看亞洲世界,我自己是亞洲人,沒有必要使用歐洲人的世界觀),欣欣向榮的經濟和繁榮的願景,就像一般國家可以菸酒作樂,同時存在著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和開放自由的社會。這就是為何在現在的伊朗街頭還能看見前代社會的遺韻。渴望自由的人心被強大的實體政府組織所控制,完整的悲慘世界就上演在伊朗各地的街道上。
[2014年10月]
著名波斯古城 – 伊斯法罕,發生了14起女性毀容事件,犯案者通常為一名男性,專挑沒有將頭巾遮蓋好的女性下手,其中包含一名阿富汗女性,目前沒有和外國遊客受到波及。
https://www.facebook.com/StealthyFreedom?fref=ts
若對此事件或是伊朗女性平權等相關運動有興趣者,可以前往The Stealthy Freedom這個專頁查詢相關資訊。
[2014年10月]
在台灣的背包客棧論壇上,有一篇名為"[注意]女生要去伊朗自助的,必看!!"的文章。
連結:http://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332075
在事情發生前,我從另一篇文章得知這位作者在伊朗的經歷,於是用背包客棧的私訊關心她,當下是回覆她,有報警是好的,伊朗警方確實會幫助外國人。
個人意見:
我在伊朗相關的文章中,多多少少都會提到關於性別平權的話題。當然得先感謝這位作者的貢獻,讓這件事情浮上檯面,讓大家也看看伊朗的一些負面新聞。
但我想這類的文章,還是得端賴各位讀者的理性,為自己做出評斷,自己未來會不會想拜訪這個國家。
旅行一向都是有好有壞,我個人也有倒數幾名再也不想去的國家(很驚訝的,大多數都在歐洲)。看到很多文章都會寫什麼"不去後悔"或是"此生必遊"的"驚悚"標題,經過一年的旅行後,很多事情其實不像文章上看到的那樣美麗或可怕,因為那些文章不是忠於事實,照片也是PS過去的,再加上如果運氣不好,沒有遇到好天氣或是對的人,很多地方其實就突然變得沒有價值,也忘記自己此行的目的為何。
我盡可能忠於事實撰寫文章,所以沒有絕對的好,沒有絕對的壞,好事壞事我都說,讓讀者自己去評定該國家或地方對自己的價值。
2. 貨幣
伊朗到目前還是受到歐美經濟制裁的影響,國內銀行體系幾乎沒有國際往來,也造成遊客在伊朗不能夠使用國際提款或是金融卡,必須攜帶大量現金(美鈔為主、其次歐元)到伊朗旅行。
2014年四月初前,那時兌換比率為USD:IRR = 1:3000,對於台灣人來說,兌換方法就簡單許多。只要將Rial面額後面三個零去掉,就是台幣兌值。
目前比率上升(10月中),來到 1:3210 左右。
幾乎每個城鎮都有兌匯處,只需要問一下當地人都可以問到相關地點(Exchange=Sarovi)。尤以Bazaar附近,以及Bazaar裡頭的金飾店面或金飾街居多。但對於要在伊朗長期旅行的人,要注意的是,最好定期留意匯率差別,這樣在兌匯時,才不會兌到不好的比率。基本上有些非相關店家也會收取美金,這時就必須討價還價,個人建議非必要,不需要和這些店家私下兌匯。
我個人見過最小的幣值Rial是500Rials,而最大的則是500,000Rials。
說到伊朗在稱呼自己的貨幣時,通常不會說”Rial”,Rial只是官方稱呼而已。最常叫的,就是Toman。
Toman其實是伊朗過去幾代王朝所使用的貨幣稱呼,只是沿用下來而沒有改名罷了。
1Toman = 10Rials,所以面額上去掉一個零就是Toman。
100在Farsi裡頭叫做Sad(A發”阿”音),而1000則稱作Hazaul(AU發”奧”音)。
所以10,000Rials=1,000Toman,就稱做Yik Hazaul Toman,但有時會省略Hazaul,就變成了Yik Toman。
所以2,000,000R=200,000Toman,就稱做Du Sad Hazaul Toman。省略後變成Du Sad Toman。
記住Rials是去掉三個零,Toman是去掉兩個零,就是台幣兌值。
匯率其實每年都在往上升,很多(有錢的)伊朗人不願意見到經濟制裁結束是因為,身上所擁有的美金太多,一旦制裁結束,美金就無法像現在這樣穩定地往上升。賺錢的機會沒了,也少了一條可以撈油水的道路。
3. 消費
先就食物方面說起,簡單的漢堡或潛艇堡,大概落在3,000-4,500Toman之間;到餐廳點餐,簡單的雞腿飯或是Kebab飯,大概就落在8,000-15,000Toman之間,價格決定在你吃的是什麼肉。牛和羊大約不分高下,雞是最便宜的。
Ghorme Sabzi(伊朗的一種蔬菜燉飯)價格就便宜一些,大概落在6,000-8,500Toman之間。
伊朗在簡單的食物(如快餐或三明治),價格不會太貴,如果想省錢,簡單的Falafel(大概在1,500Toman)就可以溫飽一餐;但說到餐廳裡頭的食物,一般Kebab店就是上述的價格,再好一點的餐廳就會落在25,000-30,000Toman之間。
再來說到最實際的交通,先說大眾運輸系統,德黑蘭不管是公車或地鐵,一律單程票500Toman(5,000Rials),非常便宜;其他城市如伊斯法罕/設拉子,個人被收過最便宜的是200Toman,有時司機看你外國人還不收錢。公車大概都這個價格,如果被多收,就是你被騙了。
再來說到最愛騙人的計程車。
伊朗的計程車愛騙錢是旅行者之間相當出名的,原因之一是Rial和Toman的轉換時常讓初到伊朗的旅行者搞不清楚。
伊朗德黑蘭伊瑪目霍梅尼機場到市區(就提最出名的Hotel Firouzeh),單程包車計價只需要15-18美金不等,換算下來大概是45,000-55,000Toman。距離有多遠呢?不塞車要40分鐘。反之,也是相同價格區間,但若想要更省,可以請計程車開到最近的地鐵站 – Shohada Metro Station(Google Map上是Shahed)。單程包車計價是20,000Toman。地鐵只要500Toman就可以去任何地方,何樂而不為?
在伊朗,共乘計程車是非常非常普遍的。其實很多時候,可以把計程車當作是小巴來看,簡單地載幾個客人走固定路線,一天下來比起所花費的油資,也算是不少的財富。
若想在伊朗搭計程車,把持一個原則,”太貴就不搭”。
這個伊朗司機不賺你的錢,後頭還有好幾台等著要載,所以完全不需要擔心沒有計程車這件事情。
一般而言,如果是旅行者想要包車從住宿點去到一些大型景點的話,假設這些景點在市區裡頭,最貴不會超過2,000Toman/人,絕對不會超過;而最低價(和當地人共乘),最多500Toman/人。若旅行者有大型背包,有時候會以半個或一個人來計價。
如果司機一喊價就遠超過這個數字,不需要講價,把他揮走即可;這時司機若不是開車走人,就是自己砍價到你滿意的價格。
市區外頭的景點通常有市區公車或Minibus抵達,價格也是相對便宜。如果時間上不趕或是想省錢的旅行者,計程車和Minibus的交替使用是個不錯的選擇。
說到城市之間的大型巴士,以下大概提幾個我去過的區間和價格:
Mashhad – Gorgon = 15,000T
Babol – Tehran = 10,000T
Tehran – Kashan = 10,000T
Esfahan – Na’in = 3,500T
Na’in – Yazd = 6,000T
Yazd – Shiraz = 13,500T
Qeshm Island – Shiraz = 22,000T(VIP)
Ahwaz – Tehran = 31,000T(VIP)
Maku – Tabriz = 9,000T
如果將距離比照起來,從Ahwaz回德黑蘭的如此區間之內,只需要10元美金就能抵達,真的是非常實惠的價格。通常在巴士上,也會提供包裝糕點和免費的飲用水,(再不要臉一點)還可以和司機要茶水喝。
至於巴士的時刻表,網路基本上是查不到資訊的。你可以請住宿點幫你打電話詢問德黑蘭巴士總站,詢問各地之間的巴士時刻表和價格。
大致上巴士有如此規律:
從德黑蘭出發到各地,端賴你要去的城市的方向,出發到東/南/西站找車坐即可,最近的城市,發車次數越多也越便宜;反之,出發到越遠或是越偏僻的城鎮,班次就少一點。
觀光大城之間的巴士交通(德黑蘭/伊斯法罕/設拉子/亞茲德等四座中軸線大城),完全不會有問題。可以說是即到即走。
各地回德黑蘭的巴士也非常多,從白天到午夜凌晨,基本上都有車發回去德黑蘭。
誰在坐?觀光旺季時,凌晨班車一樣坐到客滿。
而巴士的上車點也不只有巴士站,對於旅行者”最普遍的”不正常上車地點就是收費站和警察哨站,這裡可以趁司機要過路繳費或是停車登記乘客資料時,和司機或車掌說要上車。
再者就是該城市從巴士站前往高速公路的路上,尤以圓環和十字路口有最多停靠站。不過一般而言旅行者較少會接觸到這樣的地方。所以若有看到巴士經過,而且是你想去的城市的方向,就大方地揮揮手問問司機吧!
再者是住宿。
食衣行在伊朗都很便宜,唯有住宿的價格偏高。
伊朗的住宿型態大概可以分為:Hotel和Guest house。
如果不把三星級以上的Hotel放入考慮的話,能夠在Google Map上查到的Hotel,一晚的住宿價格大概落在15-25美金。很不幸地,伊朗的Hotel鮮少提供單人房,尤以小城鎮更為明顯,時常一個人就得負擔雙人房的費用。
而Guest House的話,在伊朗不流行說Hostel,在路上問方向更總是會被帶到Hotel去。Guest House的波斯文是Musafer Khone(Guest house),有時也可以說Mehmon Khone。通常價格就會比較便宜,不管房型,大約落在15,000Toman – 25,000Toman。當然住宿品質就見仁見智,如果對於這種”中國招待所”等級的住宿品質感到不舒服,還是請多花點錢去住Hotel吧!
而住宿安全上,基本上不需擔心偷竊等情事,不管去哪個國家,自己的東西不管是放在房間也好、還是託櫃台保管也好,貴重物品隨身攜帶或是藏在背包身處這幾個要訣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伊朗也是如此。最近很流行一種偷竊手法,歹徒知道你的貴重物品放在哪裡(背包裡頭),他不會一次把全部的金額都拿走,而是小心翼翼地拿走兩三張,讓比較粗心的旅行者還是可以感受到錢的存在,但殊不知已經被抽了幾張小朋友走,還是請各位注意,記得每天都細點一下身上剩下的金額。
這裡再提到沙發衝浪一事,伊朗各地的警察單位對於”沙發衝浪”有不一樣的行事做法。比如德黑蘭,因為首都大,又分為好幾區,時常有沙發客衝一衝就被敲房門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但個人在德黑蘭衝時,沙發主們都表示沒有被警察騷擾過,甚至路過警察局數遍也都相安無事。個人懷疑是以區為單位,不同區有不同的做法。總而言之,盡量不要在戶內做違法情事(如吸毒或酗酒)。
而其他城市也是一樣,不同城有不同做法,目前衝過的城市(Mashhad、Gorgon、Tehran、Esfahan、Yazd、Kerman、Shiraz、Ahwaz、Kermanshah、Sanandaj)都沒有問題。
若真的遇上警察,就說拜訪朋友,晚上就會回去住宿的Hotel或GH。再被問詳細的住宿點,就用聽不懂或是忘記名字等理由帶過就好,警察先生們通常對外國人很寬容,不會給太多麻煩。
4. 語言
古波斯帝國的幅員廣大,除了納進許多不同地區的文化以外,同時也包含了很多不同族系的語言。呼羅珊省(Khorasm,中譯中古代花辣子模的原名)就居住著大量的土庫曼人;吉蘭省(Gilan)就有吉蘭語,源頭母系與俄文接近,一般伊朗人是聽不懂吉蘭語的;阿爾達比勒和東西亞塞拜然三省操的是亞塞拜然與和土耳其語,這裡的土耳其語又和原土耳其語不同;庫德斯坦省操的則是非常不同的庫德語;接近阿富汗邊境則有達利語(波斯語的分支);接近巴基斯坦有帕斯圖語;胡齊斯坦省有阿拉伯語等等。
Bale,Bale,常在伊朗人接電話的起頭聽到這個字,原文應該唸為Bali,和西班牙文的Vale的意思相同,代表OK,或是用於同意語氣。
Merci,我想這就不再多提,法文的謝謝在伊朗也可以如此用,相同意思。
Meydan,多數伊朗人會念成Meydun,在烏克蘭語和俄語中,就是圓環或廣場的意思,在波斯文中也相同。
波斯語裡頭其實富含了很多外國文字,除了上述的西法俄文,還有少部分的德文,甚至伊朗人會驕傲地跟你說,有些英文字其實也是從波斯語系出身的。
就語調方面,各地方言的波斯文說法跟該地的人們名稱相同,在地名後面加個I就可以。大部分在國外學習到的都是Tehruni(德黑蘭念法比較不一樣),但是到了Esfahani和Yazdi,語調上就變得比較有高低起伏;到了Shirazi,個人就聽不太懂他們在說什麼了。當然,阿富汗的達利語(Dari)也不盡相同,手上的伊朗波斯文和阿富汗波斯文在用字上和腔調上就有非常大的差異。
古波斯文其實不用Salam問候(Salam的源頭是阿拉伯語的Asalam Maalikon),而是用drud。再見也不是Khoda Hafez(God keeps),而是be drud。謝謝也不是Mamenun或Tashakul,而是Sepas。目前使用古文的人不多,但他們會聽的懂你在說什麼,可能還會大力稱讚你的古波斯文怎麼說的這麼好…XD。
伊朗的諺語其實也相當多,像是最常出現的”非常感謝”,波斯文直翻就是”你的手不會痛”(Dast shamo dard na kone.)。還有外頭沒人,波斯文直翻就是”狗都不出門”(抱歉沒有學…)等等。
4. 好客文化
塔吉克、阿富汗和伊朗,同屬於一個語系,在種族上也系出同源,於是就文化上算是十分接近的三個國家,就連好客文化也不例外。
在伊斯蘭教的信仰裡頭,他們深信遠道而來的客人,是阿拉身邊很親近的好朋友。不管你是什麼宗教,穆斯林都相信,對這樣的客人好,就等於是服侍阿拉,是尊榮的象徵。
在伊朗,就有個波斯字叫做 – Tarof。相信去過伊朗長期旅行的人,對這個字或是這個”遊戲”不會陌生。Tarof中譯意思與”客氣”接近,其實和中式文化很像。
你希望將身上或身邊的東西,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轉送給其他人,這時候對方會”客氣”地說不用不用,然後你又試圖想再將東西送給對方,對方又是以不用不用的禮貌回絕。這樣的來來回回的遊戲,就稱做Tarof。
要如何判定主方是否只是出自好意,禮貌性地轉送,還是真心想東西轉送給你呢?
只要持續Tarof大約三到四個循環,如果主方還是很熱誠地想把東西送給你,不管你是不是真的需要,那就收下吧!相反地,主方若只是出自好意,意思意思問你一下,大概不到三次他就會默默地把東西收起來了。
大多時候伊朗朋友都很真心想把禮物送給我們,但我們會發現,他們其實會比我們更需要那樣物品。我們收下了,通常會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拍個拍立得或是送些小包裝茶葉(請送紅茶品種,他們很少在喝未發酵或半發酵的茶種),當作回禮給他們,主客雙方皆歡喜。
5. 伊朗印象
再次提到伊朗印象,或許我個人的印象比較短淺,腦海中從來沒有想像過伊朗是什麼樣子,也沒有閱讀過相關書籍或新聞,就連出生前發生過的國際大事都沒有注意過。所以伊朗之旅對我來說,衝擊不大。
但或許對目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你或許知道1979年發生的伊朗動亂 – 伊斯蘭革命、1980年隨之發生的學生暴動 – 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質綁架事件、還有1980年後,持續九年的兩伊戰爭,燒掉了多少地球資源和生命。你或許還聽說過伊朗政府私下支援阿爾蓋達組織,成為沙烏地阿拉伯和阿富汗的聯繫橋梁。
在你的印象中,伊朗男人或許都留著落腮鬍,每個人長的都好像,似乎在鬍子底下,深藏著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伊朗女人似乎就只能躲在角落,眼看著事件的發生,無力而為後也只能隨波逐流。
但事實上,是英國政府和英國石油公司首先策動了沙阿改革,等到時機成熟再策動伊斯蘭革命,趁隙而入,佔領伊朗在波斯灣的石油資源;美國人質事件也是由一群大學生主動策劃(當然這背後還有陰謀論),等到沙阿後的臨時政府抵擋不了美國和其他國家帶來的國際輿論壓力,美國再煽動伊拉克總統海珊,揮兵攻打伊朗,兩敗俱傷(尤以伊拉克傷勢最為慘重)後,英美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暫時”接管或控制波斯灣石油。
伊朗或許真的就是”五告雖”,成為這些西方大國的掌中物。伊朗出產石油,結果現在只能賤價賣給他們,還要被歐盟和美國實施經濟制裁。
伊朗人的種族眾多,尤其在德黑蘭,因為許多城市的人民都會移到德黑蘭工作,尋求比家鄉更好的生活。你的確會看到大鬍子伊朗人,但是同時你也會看到貌似印度人(主要來自波斯灣沿岸)、直髮稍捲 (來自裡海沿岸)、金髮碧眼(主要是亞美尼亞後裔)、棕頭髮綠眼睛(主要是庫德族人)、哈佐拉人(來自阿富汗巴米揚地區)、阿拉伯人(來自西南方的胡齊斯坦)、土庫曼人、甚至還有紅頭髮伊朗人(來源請求?)。很多時候還會誤認這些也是歐美遊客,用英文詢問後才發現他們是伊朗人。
伊朗就像大熔爐一樣,熔了好多幾千年來生活在周遭的民族,現在大家長相不同,但就是生在伊朗境內,就算自己的原生種族不是波斯人,但還是將自己稱作伊朗人。
而談到伊朗女性,他們所擁有的社會權力其實遠超過其他伊斯蘭國家,比如女性不強性要求穿著Chodor(黑色全罩式外衣)、可以就學(高等教育)、可以開車、可以化妝及著時裝、在婚姻方面,還享有比男性更大的婚姻保障(強制男性支付離婚贍養費直至終老,可惜規定已改)。
走在德黑蘭街頭,尤以北德黑蘭(伊朗的超高級住宅區),時常可以看到年輕女性,頭上只掛帶簡單的頭巾,有時甚至頭髮都露出一大半也無所謂,身上穿著時裝,臉化濃妝,腳著高跟鞋,似乎在為著隱藏在街頭的攝影機走一趟巴黎時裝展。
在伊朗走了三個月,除了搭巴士從來沒有和伊朗女性坐在一起之外(就算對方願意,車掌還是會要求她換座位),和女性共處一室、和女性一起同桌吃飯抽水煙喝茶、和女性平起平坐、或是在家中看見年輕女性不戴頭巾的模樣,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伊朗政府對外所表現的強硬作風,對內其實剛柔並濟,眼不見為淨,畢竟連政府自己都有臉書專頁了。
如果你沒有來過伊朗,卻有著文中所提及的伊朗負面印象,相信你鼓起勇氣買張機票來這個國家走走,兩個星期也能讓你對這個國家開始有好感,開始好奇他們真實生活中所面對的困境和挑戰,開始改變你對這些所謂西方強權的印象,開始面對自己人生的不愉快和不順遂,因為你走過這趟伊朗版的悲慘世界,雖然你了解到就算自己再有才華,沒有所謂的運氣或是人脈(或富爸媽),你還是一介平民,四處受人打壓,但是如何活出自己的特色和生活格調,如何調適自己應對的能力,反而比起追求那些虛華的財富和名譽來的更重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