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會出現幾則小故事,是我在台灣最後幾個月的想法。

如果名字雷同你的名字,就像電影或小說最後所說的,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25年前的夜晚,在台北世貿館附近的山腰上,有一戶人家開燈夜戰。

桌上擺滿了字典,風水學,姓名學的書籍,為的只是一個孩子的名字。

配來配去也就怎麼樣也找不出來適合這個孩子的名字。

 

保護這個孩子,這裡就先跳過後面的結果,姑且說這個孩子就叫斑馬吧!

 

時間往後到國小六年級,那個時間剛好推行國小英文普及教育,所有的小學生縱使是六年級一樣要進行。

英文老師自信滿滿地走進教室,帶著不知哪來的自信,可能身為勁敵班的班導吧!

OK,evryone!Today we are going to have English Class!!Does there anyone know ABC?

班上一半的人都舉了手。

 

而這個斑馬卻是另外一半沒有舉手的孩子。

 

那個學期的某堂英文課,老師要點人起來自我介紹自己的英文名字。

好來!就是你,那位穿XXX衣服的同學!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斑馬。

 

全班的人都在笑。

這個孩子並不清楚自己出了什麼問題要被大家笑成這樣。

 

OK,你沒有英文名字。

這孩子搖搖頭。

好吧!那下次幫你取一個,好嗎?

這位老師直到孩子畢業,似乎是忘了這個承諾,再也沒有提起英文名字的這件事情。

 

時間再往後,跳到這個孩子的父母親認為他應該要去學些英文,以應付未來能力。

所以將他和他的妹妹送去了HXSS的補習班。

到了新的班級,同樣這個孩子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也取得了一個名字叫做Harry。

 

"Oh,you look like Harry.Can I name you Harry?"

一個連ABC都背不是很起來的小朋友,這樣的句子誰聽得懂呢?

於是乎,跟著這孩子將近12年的英文名字就如此誕生了。

------

大學前兩年感情落敗的他,在第三年正式有機會脫離。

其實也是那時候開始萌生了改變的念頭。

現在想起來,其實會很感念"上頭的那群"給了這個孩子一個挫敗的機會。

讓他知道世界上不是什麼想做就做得到,還有太多因素是自己無法控制也無法改變的。

也促成他在大四那一年,突然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一個夢想,就是上到布達拉宮去看看這世界最美的風景。

 

於是乎,就瞞著爸媽,策劃了人生第一次的背包旅行,一個人就這樣在陌生的大陸生活了兩個禮拜。

 

對一個人來說,遠走自己的家鄉,不管多遠,都有可能是扭轉他人生方向的一個轉捩點。

而這個孩子,在納木措看見了可能是這輩子最綺麗的風景,也在這瞬間體驗到了何謂無法言語的感受和成長。

"上頭的那群",人類無能去猜測他們的身分與存在,脆弱的心靈只能倚賴實質物品來依靠自己的信仰。

這或許都是安排的戲碼,只是需要一個生命去感受這場戲中的酸甜苦辣。

 

回國後,外觀沒有變,但心中卻促成了一個無以言喻的思考系統。

關於人生關於感情,所有的思考就開始倚賴這中心在轉動。

 

在那個湖上,無關宗教無關信仰。

那是和自己無數年的對話和沒有記憶的內容。

唯一能感受的,就是發現自己和上山前的自己不一樣了。

 

你可以形容那是一種成長,也可以形容那是一種蛻變。

但世界上任何文字或任何型態的表達方式都不可能完整地表達出那有限時間內發生的無限討論。

你也可以說,在那有限時間內,什麼都沒有發生,只是腦內的幾根線斷了,又接起來了。變了一個人了。

 

就像一次給了太多劑量,超量的刺激已經讓平常的身體無法負荷。

心中那股反射力量反而轉變成蛻變的動力,原來的身體不同的心靈。

-----

這個國家大多數的人都充斥的美式的英雄主義。

或是白人主義,或是種族歧視。

有白人的地方,管他是歐洲白人、美洲白人還是澳洲白人,只要掏得出30cm就是好白人。

 

在可以接受到各大國家各大種族的地方工作,最能夠接近每個人心底對這件事情的立場。

我們可以大大抱怨某些國家的黃種人的荒誕行徑,卻對於白人會有如此作為大感吃驚。

"真的嗎?我以為歐洲人不會這樣。"

抱歉,奧客和爛人每個國家都有。

 

但是在台灣這個鬼島,什麼人什麼事情會發生都不意外。

一家青年旅舍,好像有了外國人坐鎮,什麼生意啦什麼氛圍啦,好像就不知不覺,甚至是不需要多做什麼就飛天了。

大家就會開始圍繞著外國人轉,似乎是很想靠近他的感覺。

我可以理解可能在自己生活中,很少有機會可以遇見這樣的人在身旁,也難得有機會可以用自己的爛英文和他交談。

但是若是一直讓自己的國家人民,幾十年來都處在"挖靠有外國人耶!"

這樣的國家人民未免也太大驚小怪。

對於國際認知的不足,對於自己國家的知識程度和忠誠度有待加強。

 

我就先把最近遇到的事情放到下個故事,先將前面做個總結。

 

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英文名字來讓外國人認識我們?

這個問句是這樣來的。

"Hi,you could call me Harry."

"Harry,nice to meet you!This is so funny."

"?How so?"

"Cause I met a lot of ppl in Taiwan,and they all have the same Engish name like yours.Do you have any reason why you want to call yourself like that?"

"Ummm...no reason.I got this name from my foreign teacher when I was in a cram school."

"So...do you still keep in touch with your teacher?"

"No,why asking?"

"You know...that's the weird point.Like us,we all got name from our parents or family.It's so weird you guys have names from someone you don't even know."

"Well..."

經過那次的對話,真的重新審視那段過去。

為什麼我會如此欣然接受這樣的名字?為什麼我在介紹自己時,我要用一個外語名字來介紹自己?

那個名字和我一點關係也沒有,無關意義也無關發音,純粹只是一個陌生人看著我,才取得這個名字。

 

我的祖先1723年誕生於對岸,十幾歲跟著伯父來到台灣苗栗。

乘著小船渡過黑水溝,冒著生命危險,在苗栗山區裡定居。

 

如果他們都這麼辛苦地把家族的血帶過來,為什麼要讓非親非故的人命名我們的人生?

-----

名字  

我叫曾彥豪,YenHao。

我不管中國人的拼音,我也不管你的發音。

我也不管馬大叔的識繁字簡,我是台灣人就是台灣人,我的祖先是中國人,但是那是我的祖先,不代表我也是。

反正我的護照是如此,我自己也認為是如此。

你也可以叫我Yen(彥),或是我的綽號Zebra(斑馬)。

-----

至於我在這裡工作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或感受到了什麼。

那又是另一個很長的故事了...(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斑馬 的頭像
    斑馬

    斑馬日記 ZebraDiary

    斑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